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使命是为党和国家的科学决策提供“务实管用”的建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目前,国内各领域智库已超过3000家,智库建设可谓如火如荼、百花齐放。智库的首要工作是研究,核心能力也体现在研究上,但不少智库在建设中重招式而轻内功,核心研究能力锻造不足。
与传统科研院所相比,智库研究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智库研究不仅要从理论出发,更要结合理论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和建议。智库研究立足于理论但更强调社会应用。其二,智库研究的选题应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非研究者兴趣或是理论发展的需要。思国家之所思、想社会之所需。其三,智库研究更强调时效性和实用性。前瞻性研究和储备性研究是对智库研究的更高要求,要把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化解,降低社会损失。其四,智库研究不能仅靠知名专家的一己之力或师门团队完成,往往需要通过强而全面的协同组织,跨学科、跨地域、跨职业综合协调政产学研媒等多方力量完成。其五,科学化管理理念在智库运营中十分重要,管理能力和效率将对研究质量与智库成果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于“智力资源”的管理。最后,智库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不局限于学术范畴,除了要对政府决策和政策产生影响之外,还要强调其成果的传播广度和社会影响力。
智库研究的特点决定了智库运营模式的选择。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库,应不断进行体制机制的探索和创新,着力构筑智政互动、智智互动、智社互动、智媒互动四个方面有机融合的互动体系,打造“小核心大外围”研究梯队,以高水平、专业化的运营团队促进核心能力的形成。
一是智政互动。智库的首要目标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定位对现实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专业保障。中国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纷繁复杂的问题,在许多领域,政府起到了主导作用甚至是决定作用。因此,构建智库与政府部门的互动平台,特别是与社会发展实践有密切联系的部门,可以充分发挥智库客观、专业的优势,以政府需求为导向进行研究,更加有助于智库产出“务实管用”的研究成果,并为前瞻性、储备性研究夯实基础。
二是智智互动。智智互动即“智库”与“智力”的互动,这里强调的是如何通过机制设计调动各方智力资源,形成“小核心大外围”研究梯队,使智库真正成为“智力之库”,避免出现“有库无智”的情形。例如,调动高校智力资源关键在于在成果激励制度上认可智库类成果。此外,智库也要设计各种制度对松散的智力资源进行挑选、凝聚和激励,将所有研究力量整合成一个拳头,形成“松散但不分散”的一套有效“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这个方面来讲,智库的管理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是智社互动。这里指的是智库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既包括社会的经济组织如企业、非盈利组织等,也包括社会的基础组织如家庭、个人等。由于智库研究既要“顶天”又要“立地”,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构筑智社互动机制,需要充分发挥智库的“桥梁”作用,将社会组织的状况和问题进行提炼、抽象和分析,形成政策建议。例如,对于企业来说,智库的“桥梁”作用就是在深入了解企业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理性专业的分析形成政策建议。同时,也要致力于打造智企政互动互通平台,让政府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
四是智媒互动。智库的另一大职能是以独立、理性、专业的声音影响大众和社会认知。社会大众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所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通常缺乏专业判断,构筑智媒互动平台,将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通过媒体进行剖析,提供一个专业理性的视角供大众进行思考和判断。此外,也可以通过智媒互动平台传播并普及一些基础理论知识,提升社会大众整体认知的理论基础。
四大互动体系并非孤立存在,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支撑、相互给养。其根本指向是围绕服务于党和国家决策的需要,形成一整套完备有效的选题机制、调研机制、成稿机制和发布机制,为智库所用。这样,更有助于使智库真正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一系列重要功能,真正为党和政府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支撑,真正成为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家软实力的、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新型智库。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