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教研究
坚持“三个”发展 建设一流大学
时间:2017-09-06    0次浏览    来源:

         ——在全省普通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会议暨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建设推进现场会的讲话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李友志

(根据录音整理,20151127日)

加快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有要求,中央有指示,党的十八大文件也作出了明确部署。“三个发展”的成效如何,不仅将直接关系到每所高校的生死存亡,还将影响整个教育事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所以,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交流探讨高校“三个发展”问题,谋划今后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打造高等教育升级版,更好地服务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很有必要。这个会,我酝酿筹备了很久。自担任副省长分管教育工作以来,我一直将推动高校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4年多时间,全省的本科院校,除了少数几所没来得及去,我基本上走了一遍,职业学校也去了一多半。了解了一些情况,也做了一些思考。在前几年高校领导暑期研讨班、有关会议以及高校调研座谈会上,我陆陆续续谈了一些高校发展的问题,首先是提出内涵发展,后来提出特色发展,再后来提出转型发展,我认为,我们高校的发展要牢牢守住这“三个发展”。从前几年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来看,我们通过高校化债等多种举措,为推进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破解了系列障碍,打通了通道,奠定了一个好的发展机遇期。同时,我们着力推进高校“三个发展”,适应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接了当下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符合湖南的省情实际,符合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各部门、各高校要切实增强推进高校“三个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刚才,大家参观考察了大学科技产业园,这个产业园是我倡议和力推建立起来的,虽然建设时间不长,动作还是比较快的,目的也是为我省高校“三个发展”,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一个平台。柯敏厅长对《关于大力推进普通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制定作了全面详细的说明,希望各位书记、校长认真地研究,大家多提建设性意见,下一步要对这个文件进一步补充完善。我们通过这次会议,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树立发展新理念、明确发展新思路、拿出发展新举措,加快教育强省建设和教育现代化,推进我省转型创新发展。下面,我想就高校“三个发展”再强调几点。 

一、要增强推进“三个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所有这些发展理念落实到教育领域,就是要更加凸显和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作用越来越突出。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如何,关系到广大百姓的切身利益,社会高度关注。因此,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既是发展之需、转型之要,也是民生之本。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省深入实施科教兴湘和教育强省战略,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得到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作用明显增强。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主要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高等教育供给与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建设教育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加强统筹谋划,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开创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那么,谋发展,关键在哪里?关键在发展理念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强调,“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再过一个多月,就进入“十三五”了。如何谋划“十三五”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首先就要解决好发展理念的问题。特别是在座的各位书记、校长们,你们是高校的带头人、领头雁,你们的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将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和前途。从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来看,我认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和推进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所谓转型发展,就是要着眼于全国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大局,突出需求导向,结合自身实际准确定位、分类发展;所谓内涵发展,就是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所谓特色发展,就是要根据自身定位和实际,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和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教育品牌。这“三个发展”既是中央五个发展新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又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也是立足于我省实际补齐短板破解难题、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选择。所以,各位书记、校长要对“三个发展”有清醒和透彻的认识。 

(一)“三个发展”是高校寻求新的突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高等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基本建立起适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尤其是1999年我国扩招政策的实施,以及2007年我省教育强省战略的实施,我们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全省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高等学校数量也大幅增加,毛入学率大幅提高,为湖南的“四化两型”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但是,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如,办学基础条件、教师数量和水平、高校内部管理等方面还不能适应要求,提高质量受到严重制约;很多精力投放在增加土地面积、教学科研用房、仪器设备等,在突出办学特色和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花精力不够;人才培养规格、学科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严重趋同,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没有充分体现;特别是从1994年全国实施高等学校体制调整以来,大部分中专学校和成人高校升格改办为高职专科院校,大部分专门学院升格为大学并向多科性和综合性大学发展,绝大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尽力向多科性发展,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不适应社会需求,特别是一些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存在盲目贪大求全现象,所培养的学生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目前,我省共有普通高校110所(含国防科大),而近年来高考生源一直在较低位徘徊。可以说,高等教育资源已渐趋饱和,以盲目扩大规模、求大求全来招揽生源,进行粗放式、同质化发展已经没有出路。只有集中力量解决好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的突出问题,加快实现转型发展、内涵发展,靠质量、靠特色构筑核心竞争力,我们的高等教育才有希望,才有未来。 

(二)“三个发展”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创新为未来发展谋求新的出路、开辟新的空间,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全社会的基本共识。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前不久,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其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根本在于教育。花大力气抓好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创新,为各方面创新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撑,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根本大计。这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高校不仅直接对接市场,根据社会需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也是知识生产与传播、科技文化创新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目前,湖南正处于有效发挥区位优势、参与和服务国家中部崛起、“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富民强省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严峻挑战。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各高校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更加主动地服务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加快实现“三个发展”,努力打造我省高等教育的升级版,为加快富民强省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提供人才保障。 

(三)“三个发展”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明确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强调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部署,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在这样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转型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2014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201510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上强调,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须走好“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步伐,抓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补齐补强人才培养短板,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多次指出,高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将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在办学思路、模式、方法上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变,并作为教育部着力推进的四个方面的改革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由此可见,推进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是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质升级的必由之路。各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一定要站在全局高度,加深对“三个发展”的认识,增强改革创新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二、要找准推进高校“三个发展”的着力点 

《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已先后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深改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方案》明确提出,要通过全面系统的改革,加快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意味着“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基本建成教育强省的决胜阶段。要实现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高等教育首当其冲。高等教育要在教育强省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促使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形成富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继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原动力,先行一步就会步步为先,我们要始终以改革的思路、改革的措施、改革的力度打破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和藩篱,实现办学体制从单一转为多元,从封闭转为开放,从僵化转为灵活,努力打造“开放、放开、合作、共享”崭新的高校发展局面。具体讲,要把握方向,抓好关键,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坚持需求导向,合理定位、分类发展、加快转型 

找准发展定位是促进学校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分类基本上成了本科和高职专科教育的分层发展,尤其是我们的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是在原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新升格的,虽然名称“升格”了,但办学思路和能力没有完全同步“升格”。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坚持需求导向,与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引导高校科学合理定位、分类转型发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要紧密对接人才需求,系统设计全省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按照学科门类和主体功能差异合理划分高校类型。可考虑按照学科门类及一级学科发展情况,将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三个类别;按照承担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主体功能差异,将高校划分为“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应用技能”四种类型,究竟如何构建高校分类体系,还要进行认真研究论证。要加快建立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分类评估制度,形成以办学绩效为导向的人、财、物等办学资源配置机制,引导高校在相应类型和领域中各安其位、追求卓越。各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着眼全国全省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分类发展的整体布局,根据自身建设基础、优势特色、发展潜力等合理确定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把握培养目标、明确主攻方向,打造优势学科、实现重点突破。要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差别化发展,统筹推进,分级支持。我这里讲争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不是讲所有高校都要创世界一流,而是给大家留一个竞争、努力的空间,我们有110所高校,其中本科37所,我认为有些大学是要争创世界一流,有些要争创全国一流,我们还有部分院校或者学科也可以争创全省一流,实在不行,还可在产业、事业领域争创一流嘛,总之,希望大家都要朝一流的方向迈进。具体可以这么讲,在湘部属高校要瞄准世界一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并科学规划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省属重点本科院校要根据分类发展的要求准确定位、加快建设,争取办学水平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建设,要统筹推进,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专业特色、行业特色(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和示范性高职院校。 

二是加快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改革,对加快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具有重大意义。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就是要更加紧密对接社会需求,把办学重点真正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构建起全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通上升通道,打破职业教育的“断头路”格局。当前强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其实从宏观意义上讲,高水平大学、研究生教育也需要转型,即使是高职院校也还要进一步深化转型。全省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定位,坚持以服务湖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切实加强各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争办成一批与区域发展紧密联系、在地方和行业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高校。去年起,我们在湘南学院、湖南文理学院两所高校开展了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要认真总结、逐步推广。省里正在研究出台全面实施的指导意见,要更大范围、更大力度地推进高校转型改革。 

三是着力提升高校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高校承担了全省4/5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3的国家“863”、“973”计划项目,3/4的国家基础性研究项目,3/4以上的院士在高校工作。可以说,高校的科技和智力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怎么把这些资源用好,更好地服务湖南转型创新发展,还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2013年,我请教育厅对全省本科院校可供转化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摸底。30多所学校,成熟的可转化科技成果有1300多项,如果都能顺利转化,预计产生经济效益200亿元以上。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这些科技成果一旦成功转化,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果还是科技和产业两张皮,将这些好成果束之高阁,成为一张张废纸,就是我们的失职。因此,我提出建设大学科技产业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用好用足高校的创新资源,这样也能反过来促进高校提质发展。为推动这项工作,我带队到上海等地调研取经,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和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差距很大。仅一个上海交通大学科技产业园,2012年就有高新技术企业 551 家,技工贸总收入31.4 亿元。我们有资源,以前没有用好,大家都有责任。现在,我们不能再自甘落后,自怨自艾,要奋起直追,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把创新作为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找准创新重点,完善创新条件,搭建创新平台,优化政策环境,加快成果转化。今年6月,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在宁乡正式揭牌运营。我们要把它办成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办成我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刚才大家参观了大学科技产业园,目前看来发展态势良好。政策有了,平台有了,我们就要把政策用好用活,让平台真正发挥作用。各高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和动员工作,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等,对接“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我省战略重点,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来产业园创新创业,加快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二)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衡量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一个地方教育办得好不好,关键看给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多少高质量人才,高等教育尤为如此。我们讲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其实质和核心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大力气、下苦功夫。 

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育人为本的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我们高校培养出来的人,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谋生活,更重要的是要与国家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中国梦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教育的学生,培养的人才,还是要有精气神,要有责任和担当。高校务必站在新时代的战略高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学生,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要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真正落实到教材课堂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要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同民族团结教育,同提高法治意识、环境意识、国防意识等紧密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 

二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应只看学生考试分数,更根本的是看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牢固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大力推进协同育人,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努力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加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推进高校教学改革。要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坚持把教学工作放在一切工作首位,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切实把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制度保障等主要用于本科人才培养,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坚决扭转本科教学被弱化的现象。 

三要转变观念和方式,加强内涵建设。当前,高等教育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这就要求高校切实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质量观,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把质量特色作为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调整发展方向和思路,从过去的拼规模、拼数量转向拼质量、拼内涵,实现由“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战略转变。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就不能一味扩规模、上专业、改校名、提规格,只有把质量提升作为核心任务、作为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才能进入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的良性循环;只有立足实际找准服务面向,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坚持特色办学,形成比较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特色办学、特色兴校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特色,千篇一律,不仅高校自身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会带来严重的社会人才结构失调。高校同质化没有出路,多样化才是方向。各高校要坚决纠正盲目追求高层次、综合性、研究型的发展倾向,大力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形成自己明显的比较优势。 

一要绘好“底色”。一个大学要办出特色,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更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特色是一所大学的“名片”、“品牌”,人们一听说这所大学,就会想起这所学校的历史和专长,它承载着学校的声望与形象,凝聚着学校的发展与追求,体现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把大学办出特色,就要尊重学校的历史,善于总结办学经验,挖掘优良传统,把办学实践中经得起检验的办学思想、理念、文化和制度积淀下来发扬光大,而不能人为地割裂学校的办学历史,也不可无视自身条件、抛弃已有传统去盲目模仿、照搬照抄。要立足自身办学条件、对接社会人才需求,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努力打造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争创一流,形成品牌。 

二要确立“标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从我省实际出发,建设一批代表湖南水平、争创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引导和支持它们汇聚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最近,浙江、上海、北京、广东、福建、河南、安徽、广西等省市相继启动了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区域高等教育竞争非常激烈。湖南有37所本科高校,其中3所“985”高校、4所“211”高校;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3个、二级学科36个,196个湖南省重点学科,发展基础较好,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新一轮竞争中,我们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树立自己的标杆,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打出一批自己的“品牌”、“名牌”。我们湖南的一些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要围绕国家和湖南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力争建设一批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三要接上“地气”。充分利用湖南优势资源,着力建设特色学科,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出一大批高质量科研成果。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克服专业设置的“功利性”、“多而散”倾向,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要求,聚焦重点和优势,压缩“平原”,多建“高峰”,集中建设好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构建与本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要努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湖南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全面、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城镇建设和社会管理,为区域、行业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技术人才和适应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新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积极承担产业先进技术转移、应用、积累和创新的历史责任,努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坚持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办学活力 

推进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必须为高校“松绑”,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步伐,破除影响高校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有利于高校自主转型、自主发展的灵活有效的机制。当前,要着力抓好我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的启动实施,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建立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进一步增强高校招生自主权,增加学生选择权,为高校根据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的要求选择合适生源奠定制度基础。要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二是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要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要求,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在人才引进与使用等方面赋予学校更大的空间,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同时,要改革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引导社会参与监督学校管理和改革,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三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的领导,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教授治理、专家治理。同时,要加大对高校招生、基建、经费等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管理监督力度。 

(五)坚持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打好发展基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高校“三个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培养大师、名师作为实现“三个发展”的关键,各高校要全面实施“院士工程”、“名师工程”、“领军人才工程”,确立培养目标和标准,努力打造一批政治合格、品德优良、素质全面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充分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一是改进教师引进培养机制。完善和规范高校教师选聘办法,注重教师队伍发展的多样化。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教学科研中挑大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改善教师待遇。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引才与引智并举,促进高层次人才的汇聚和人才梯队的完善。二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教育、评价、监督、惩处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紧研究制定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给予高校充分的人事管理自主权,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各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引导和鼓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三是推进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纳入教师职务评聘办法。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合理的薪酬制度,形成引导和保障教师专心教学、教出水平、产出成果的有效机制。 

三、要为推进高校“三个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深入推进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今天会上提交大家征求意见的《关于大力推进普通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后由省政府下发。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主动作为,为深入推进“三个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加强统筹谋划,整体协同推进。当前,按照中央和我省统一部署,“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要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对接我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把推进高校“三个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作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行整体谋划、统筹安排,提出明确的目标、政策和举措。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工作措施。   

(二)加强协调指导,形成工作合力。高校要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建立专门的“三个发展”推进机制,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省教育厅要加强分类指导、统筹协调,推动“三个发展”政策与国家和我省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政策紧密对接。各市州、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搭建相关平台,主动为高校服好务、助好力,特别是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强大合力。同时,要通过产学研结合这个重要途径,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努力开拓服务空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强高校办学活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社会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三)加强督促检查,推进责任落实。教育部门要定期对各高校推进“三个发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要善于发现成功典型和经验做法,不断总结推广。要把“三个发展”推进情况作为对高校督导评估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在政策项目、招生计划、经费拨款等方面予以区别对待。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要加大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使“三个发展”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和学生求学的自觉行动。要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加强对“三个发展”理念的宣传,引导学校和全社会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办学观,形成有利于各高校一心一意抓发展、抓质量,聚精会神创特色、创品牌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推进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是我省高等教育领域一次深刻的变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面推进高校“三个发展”,努力开创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教育强省建设和全省转型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623096 湘ICP备09017705号 湘教QS4_201212_010022 丨 网络中心技术支持